当前位置: 主页 > 民生在线 > 正文

戏曲进校园让传统文化得以延续

时间:2019-03-20

  手甩水袖、脚蹬官靴、耳挎髯口......课余之时,校园中弥漫着“咿咿呀呀”的吊嗓声,或声声入耳,或南腔北调。这些久违的唱腔,不是流行歌曲,亦不是民歌,而是延续千年、经久不衰的戏曲。“戏曲进校园”让孩子们更加热爱地方文化,缓解学习压力,在潜移默化中推动戏曲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据统计,中国有戏曲剧种300余种,但是,由于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传统的戏曲音乐已经在慢慢地被人们所忽略。传承戏曲艺术,接力传统文化,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戏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它将唱念做打融为一体,集诗画歌舞为熔一炉,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孩子们可以在学习戏曲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从而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增强一份民族自信心。慢慢地,一份民族文化的素养就会融进孩子们的血液中,并转化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伴其成长,助其成才。

  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表演才能。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对万物充满好奇,记忆力和模仿力最强,教师可从经典剧目、剧中人物等一般性知识入手,将学生逐渐引入戏曲艺术的欣赏之中。因为戏曲课不像语文、数学、英语那么靠常,可以雇佣一些具有丰富舞台经验、传帮带徒弟较多的戏曲界老师前来任教。让学生们从行家里手的表演中产生浓烈的乐趣,从而提升鉴赏能力和表演才能。

  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体现素质教育的真谛。随着国家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单一的课本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戏曲、武术、快板、相声、书法等课程的拓展,让孩子们不出校门就能实现全面发展。戏曲具有一项特殊的功能,那就是德育功能。如歌颂民族英雄主义、杰出爱国将领、仁人志士的剧目《岳母刺字》,体现刚正不阿、惩恶扬善、舍己救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孩子们在唱念做打中就能潜意识受到熏陶。

  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抵制不良文化,振兴戏曲艺术。通俗歌曲一般情况下都是风靡一时,虽易学,但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情调上都不适宜学生模仿、传唱。卿卿我我的靡靡之音,从身心上严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学习戏曲音乐就截然不同了,通过欣赏和学唱,可以激发学生审美情感,树立高尚情操。一传十、十传百,孩子们在开心快乐的学习中就可将中华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戏曲进校园是对我国文化传承的一项有效手段,只要更多人认识到这一做法的价值,相信戏曲进校园发挥的教育意义和影响将会更加明显。(牛晓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