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民生在线 > 正文

急救,一堂急需补上的基础课

时间:2019-05-22

配图王峰

        新闻回放:
    儿童发生高温惊厥、异物阻塞咽喉时应该如何急救?如何施救才能挽救孩子的生命?开学伊始,儿童急救亦成为很多幼小机构关注的重点。9月3日上午,山医大二院社区工作人员、山医大二院救在身边志愿服务队的田伟老师一起走进太原一建集团幼儿园,生动形象的讲解让该园的全体老师收获颇丰。
    生命无价。关于尊重生命,社会上经常会出现一个又一个热点话题,譬如说面对倒地的老人敢不敢不假思索地去救助;救护车行驶在车流中,旁边的车辆该怎么做有助于病人更快得到救治……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背后是一些家庭永久的悲痛与叹息,统计显示,近几年我国现场急救时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仅为1%。而美国西雅图的现场复苏率为60%,这个令人心痛的数字里面包含的是你我他每个人共同面临的风险,我们还可以置若罔闻抑或熟视无睹吗?
    急救教育,首先应该从预防做起,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教育他们吃东西要专注,不要一边说笑一边吞咽;感觉身体不舒服,要及时告诉爸爸妈妈或者老师。对于上学的孩子,体育课既要鼓励他们勇敢尝试各种运动,又要把各种可能的伤害详细讲给他们听,让他们学会防患于未然。再大些的孩子,譬如初中以上的学生,就可以利用健康课程普及急救技巧及相关的医学知识,学会救人和自救。我们国人急救知识与技能普遍比较欠缺,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那就要从这一代人起切实改变这一现状,不要把这个事情搞得人人知道它重要且必要,却又人人都在坐等别人真正着手落实。
    对于成人,作为社会的主体,更是应该掌握各种急救常识与技能,以免在危机面前除了会打急救电话以外束手无策。当一个人突发急症倒地,几分钟内抢救最为有效和必要,比如心脏骤停,有一个“黄金4分钟”,在这短暂而宝贵的4分钟内如果实施心肺复苏技术抢救,病人的生命是很有可能被挽回的。这救命的4分钟只能寄望于事发时的周围人,因为大多数120急救车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赶到,如果事发现场的目击者能够实施抢救,悲剧将很有可能被避免,一个个完整、幸福的家庭就会得到延续。
    前些天网上有个教人正确穿戴救生衣的视频风行一时,起因是两个月前的普吉岛沉船事件。事故发生后,救援人员发现有一些遇难者是穿了救生衣的,但因为穿着方式不对,没有把救生衣下面的两根带子绑在大腿上,导致救生衣在关键时刻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吃一堑长一智,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关键是我们还应该举一反三,就此普及急救教育和安全意识,作为普通人,不能等着什么部门或单位大张旗鼓吆喝着才去学,而要主动去学,哪怕是为了我们自己以及家人朋友的安全健康。
    急救这种本事,你学会了只能用于帮助别人,当很多很多人都学会了,你和他才有很大概率在急需的时候得到保障,那是一份生命的承托。美国心脏协会的教材最后一页,有这样一句话:即便您不能提供完美的施救,也千万记住,施救永远比不施救更好。
    作为成人,学会急救,是我们每个人面对家庭与社会必须应该担当的义务,如果有机会参加各类实践培训当然更好,如果暂时没有这样的机会,我们就该通过书籍或者网络,了解并掌握它。在一次次以生命为代价的教训成为一阵阵社会热点的时候,我们应该抓住这样一个令人警醒的事件形成的放大效应,补齐日常急救“短板”,为家庭和未来的生活筑一道安全防线。

王俊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