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县区资讯 > 正文

谢建华:植根土地的科技专家

时间:2019-01-22
        前不久,由五台县农委总级农艺师谢建华研究设计的小籽粒杂粮膜侧播种机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批。至此,谢建华的国家专利已达到10项。
    谢建华1968年出生,1990年从山西农业大学园艺系毕业分配到五台县农技推广中心工作,从那时起,谢建华就与五台这片黄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认真学习,潜心研究,让这片原本贫瘠的土地,结出了累累硕果。

  推广新品种,促进玉米增产
    参加工作后,谢建华先后主持和参加了玉米地膜覆盖、新品种更换推广、万亩玉米制种基地建设、脱毒马铃薯繁育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小杂粮优质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等38项新技术,而让他印象最深的是2006年那次全县优质玉米品种“先玉335”引进推广。
    五台县是农业大县,玉米是该县农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农民长期种植的是“长城799”“秦龙9号”等品种,产量平稳无增、经济效益较差,谢建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06年,他向有关领导主动请缨,在全县引进推广优质玉米品种“先玉335”,得到许可。然而,新品种推广并不顺利。由于传统玉米品种种植是一穴多粒,能保障种子的出苗率,而“先玉335”种植是一穴一粒,传统品种每亩3000穴,而“先玉335”是每亩4000穴。有的农民担心出苗率低,种植密度大影响长势,造成产量不增反降。面对种种担心和质疑,谢建华带领他的团队,分成几个小组,利用春种前不到二十天的时间,走遍了茹村、台城、豆村等10个乡镇的村村巷巷,逐村逐户答疑解惑。玉米种植高峰期,他和队员一大早就忙碌在田间地头,对种植示范户进行技术指导。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在茹村乡组织的“脱粒称重”现场会上,新品种“先玉335”使玉米亩产突破了2000斤大关,同等种植条件下,比其他品种亩增产达到500斤,粮食产量上了新台阶。

  研制播种机,效益大提升
    “先玉335”的推广获得成功,开始向全五台县种植户普及。但种植“先玉335”,只能人工点播,费人费工,无法进行大面积推广,并且国内也没有生产出与之相适应的播种机械。怎样才能做到单粒精量播种同步施肥,节约化肥良种、化肥和投工?谢建华陷入了思考。
    谢建华翻阅了大量资料和书籍,先后到北京、广东、山东、陕西、内蒙古、河北等农业机械生产大县和玉米种植大县,还到北京、内蒙古等地的工科类大学,请教了多名农业机械制造专家,这让谢建华长了见识,也开了心窍。回来后,他一头扎进了办公室,带领团队琢磨起图纸来。经过3年反复研制、试验、改进、定型,2011年初,这台由四轮车牵引,集刮土开沟、集中施肥、平展铺膜、精量播种、随后覆土等多项作业工艺为一体的复式作业新机型从纸上跃然而出,并注册商标和正式定名为:“城园丰”牌2MBF-1/2型玉米铺膜施肥精量播种机。经过广泛推广应用表明,这台机器具有三大优势,一是节能节劳。多项作业一次完成,每亩可节省机械作业费用和人工费用60元左右。二是节种节肥。实行单粒精量播种,每亩可节约种子1公斤左右,减少投资10元以上。施肥播种一次作业,极大地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每亩可少施化肥15公斤左右,节约投资至少20元。三是增产增收。比普通铺膜播种机作业田平均亩增产玉米50公斤左右,按市价亩增收100元以上。
    评审专家说:“这是一种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复式作业精量播种机,对于推进我省丘陵山区铺膜施肥精量播种农机领域技术进步意义深远。”2012年,玉米铺膜施肥精量播种机在五台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正式批量生产,年生产3000台,并且列入国家农机补贴目录,在山西、河北、山东、陕西等地大面积推广应用。2012年,总作业及实施应用面积达到135万亩,总计为农民节本增收2.43亿元。这台播种机除整机取得国家发明专利外,关键构件定距播种器、同轴变速器、前后变动式覆土器、播种调节手轮、播种盘、圆盘开拨器等8项技术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种植中药材,农民得实惠
    2016年初,我省下发《第二批中药材产业崛起工程项目实施指导意见》,五台县列入全省优势区域中药材生产重点县。如何在全县推广种植中药材?这一重任落在了谢建华身上。
    “推广种植中药材的前几个月,谢建华几乎就没在办公室待过几天。走村调研、拿土取样、选址试点、考察种苗,还要与种植户进行沟通解答疑惑,每项工作都是亲力亲为,而且严格要求。”五台县农委中药材办公室主任白云说。为了做好中药材种植推广工作,谢建华专门邀请山西农大教授、河北省安国县中药材种植专家开展知识讲座和种植技术指导,同时建立了“五台中药材种植群”,做好政策解答、中药材市场行情、机械设备协调等工作。
    然而,气候环境的不同再加上从外地引进的种苗良莠不齐,第一年的试种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这让谢建华产生了自己育苗产种的想法。他多次邀请专家学者实地考察论证,确定了阳白、东冶、耿镇几个育苗基地。一年的实践,谢建华紧蹙的眉头舒展了许多。白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植黄芪每亩要用130斤苗,与市场价相比,用自己培育的苗子每亩节约近500元,远志种子每亩用6-8斤,按市场价每斤80元,大约能节约400多元,不仅能为全县提供优种优苗,还节约了不少种苗支出。
    再过一年,谢建华就与土地打交道整整30年了,回顾过去。谢建华说:“每天一看到这脚下的黄土,绿油油的庄稼地和善良的老百姓,就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在科技兴农的征程中,我必须义无反顾。”

本报记者许瑞峰 通讯员张建峰 郎艳峰